欢迎访问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习强国》广安学习平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邓小平实践观的鲜明特征

作者:冯冬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10

2025715日,《学习强国》广安学习平台以“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邓小平实践观的鲜明特征”为题,报道了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为李扬扬两位老师撰写的理论阐释文章。全文如下: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邓小平实践观的鲜明特征

作者:何为 李扬扬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邓小平理论来源于具体社会实践,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很好地体现了邓小平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回应和现实的关照,凸显了邓小平实践观的鲜明特征。

邓小平实践观的时代价值。邓小平哲学思想属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中国社会实践,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主观和客观关系问题非常重要,对于这一问题,邓小平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他很好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事实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在中国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内在本质和规律得到相对充分的发挥和显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实际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富起来”。在第二次飞跃中,邓小平鲜明的唯物主义党性和大无畏的理论气概,很好地坚持了主观符合客观以及理论符合实际。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体现了他独特的注重实践、尊重实践、敢于实践的精神,以及以实践作为理论价值取向标准的崭新风格,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活力,为第三次飞跃奠定了基础与创造了条件。第三次飞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又一次新的飞跃,指引中国人民“强起来”。从根本上说,这三次飞跃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理论的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和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邓小平实践观中唯物主义特征。邓小平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认识和实践关系问题上,他不仅始终坚持了共产主义的目标,而且科学阐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具体方法。邓小平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而要实现共产主义,不能止步于理论方面,更需要大胆探索和埋头苦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此,邓小平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明确指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指明了科学路径。他这种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更加体现在他的远见中,他一再强调:“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要敢于大胆试验,要向实践学习,要用实践证明,“摸着石头过河”和“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是这种实践哲学思想的生动表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这种“闯”和“冒”并非蛮干、瞎干,它不仅包含了从实际出发的实践前提,还包含了大胆试错、包容失误、积极纠错、努力防错、总结创新的实践要素,也囊括了改革向好实践目标的指向,突出了邓小平实践观的唯物主义精神。他这种唯物主义的精神进一步给我们指明了在认识和实践关系问题上,主观一定要符合客观,一定要尊重实践,要敢于实践,要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开拓创新,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使认识得到更好发展。

邓小平实践观中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在认识和实践问题上,邓小平非常重视辩证法,指出:“我们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他也非常重视唯物论,强调“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能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在尊重唯物辩证法的同时,他还进一步揭示了思想变化和观念创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指出:“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不难看出,邓小平完全参透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不仅注重客观世界的内在变化,而且对主观实践伴随客观世界应采取的变化理解深刻。他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科学的实践观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事实上,以邓小平个人为例,其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创新的过程。这种从不墨守成规,不断追求在实践中寻求发展和创新,时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使得邓小平理论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创新过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实事求是,他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显然,邓小平不仅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且将其完全外化到了具体实践活动,并在这一精髓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更加辉煌和成功,赢得了世界瞩目。在认识和实践问题上,邓小平坚定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他更是不止一次地要求自己,并在公开场合屡次说道:“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而在具体实践中,他更是评价自己:“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他这种率先示范、勇于践行和发展真理的精神时刻影响着中国人民,也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


责编:翟元平

编审:万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