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梓怡(研究生)发布时间:2024-09-23浏览次数:10
9月21日,由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和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i思政大模型创新实验室和大数据研究中心承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思政大模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隆重举行。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怡、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澜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我院多名教师与研究生也受邀参加,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习。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以“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题,从理念思维、方法手段、平台场域等方面分析了深度融合之道。
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以“数字生态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为题,提出应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以“智能算法何以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题,强调要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引导创新、话语创新,提升智能算法的赋能价值引导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徐艳国以“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战略思考”为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人工智能视域下的重要建构。
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白显良教授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发展的几个问题”为题,认为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观念、精准理念和精致思维,聚焦教育对象要素的精准匹配、供需的精准适配以及效果效率效能的优化。
在论坛主题发言环节,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万美容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邓国峰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卢岚教授等分别以“场域重构、语言重塑、体系重装——大模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何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基于教育者的分众及其自我成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增强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为题进行了精彩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此外,论坛还设立“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人工智能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论坛”五个分论坛,进一步交流“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痛点问题,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也为我院师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推动我院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责编:尹德志
编审: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