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生通讯员 李雪琴 林栩发布时间:2025-03-28浏览次数:24
3月27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在西华大学四教报告厅举行。中央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胡树祥教授,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骆郁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冯秀军应邀作专题报告。西华大学党委书记靳敏主持学术报告会。
报告会会场
前瞻网络思政:锚定未来方向,解码创新逻辑
胡树祥教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逻辑与未来趋势”报告中,聚焦前沿趋势,从“网络信息技术—人的思想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链条出发,深入剖析技术变革、社会转型与教育规律交织下的网络思政发展逻辑。他提出,网络思政教育将呈现技术赋能、跨界融合、精准育人的新图景,理论研究需向科学化、学科化、融合化方向迈进,并探索构建虚实融合的教育新生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生活化和全员全时化发展。
胡树祥教授作报告
聚焦学科建设:夯实理论根基,回应时代命题
骆郁廷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为题,深刻剖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核心命题。强调学科建设具有龙头牵引作用,要遵循规律,做好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处理好学院发展与学科发展、学科整合与学科分化、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五大关系。
骆郁廷教授作报告
赋能教师成长:破解思政教育提质密码
冯秀军从思政课的本质与规律出发,探讨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作为“入心”的起点与路标,练就“捕捉问题、调研问题、破解问题”的基本功,善用问题、讲深讲透,善用故事、讲好讲活,善用共情、入脑入心,打通思政课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冯秀军教授作报告
靳敏在主持报告会时谈到,三位专家学养深厚、建树卓越,多年来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前沿阵地,为学界指引方向。这场思想盛宴为我们拓宽了研究视野,浓厚了学术氛围,为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积极将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深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建设,探索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校党委书记靳敏主持报告会
学术报告引发了师生的积极思考,现场师生围绕报告内容就相关问题与三位专家进行了积极交流。专家们耐心为师生解答疑难,让师生受到新启发,收获满满。
交流互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颖异表示,“专家们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以及深厚的理论功底,巧妙地将深刻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感知的‘小故事’。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必须‘接地气’——不仅要坚守政治高度,还要善于运用青年人的语言与之对话,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起到教育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李雪琴表示,“三位学术大咖的精彩讲座,既有理论前沿的高度、学术造诣的深度,也有育人情怀的温度。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启发。”
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济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报告会。
责编:翟元平
编审:冯永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