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巧红、李艾璇(研究生)发布时间:2025-04-09浏览次数:33
2025年4月2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思想战线》编辑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新时代青年领航+”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与高校精准思政的融合创新”学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来自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百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百余名青年学者、优秀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会议。我院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杨巧红、李艾璇受邀参会。
开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罗永辉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融合是高校思政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陕师大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思想战线》编辑部主任蒋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审杜敏分别代表刊物发言,欢迎专家学者参会,并表示将持续关注和支持相关研究。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发表见解,骆郁廷教授指出数智赋能对精准思政的多方面助力,同时强调要避免信息偏食;冯刚教授分析了人工智能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冯培教授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特征及对高校思政的影响,强调思政工作要坚持根本原则。此外,万美容、孙其昂、吴满意、周琪、杨云霞、赵浚、董辉等专家,也围绕数智时代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高质量发展、幻觉消弭、融合流变、范式创新等话题分享见解,为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精准思政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方向。
会议设置四个分论坛,与会学者分别围绕“数智化时代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人工智能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个议题开展了深度研讨。
我院研究生杨巧红所撰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路径研究》以及李艾璇所撰写的《新时代数字思政的生成依据、矛盾解析与实践路向》均被收录到《人工智能与高校精准思政的融合创新学术论坛论文集》之中。
责编:冯冬
编审:王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