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冬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10
2025年5月8日,《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刊发了西华大学团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石元鹏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师可撰写的题为“从‘八项规定’到‘自我革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范式转换 ”的理论阐释文章。5月18日,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的“思政热点”公众号进行了转发。全文如下: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2025年5月8日
从“八项规定”到“自我革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范式转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并“以上率下”坚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一、“八项规定”破局于制:作风建设的崭新起点
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的重要抓手。“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纠正不良风气,任其肆意发展,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和人民渐行渐远。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面对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作风建设这条主线。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刚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对中央政治局同志改进工作作风提出明确要求。这一“铁律”犹如一声响亮的号角,拉开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大幕。自此,一场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在全党上下涤荡,在神州大地回响。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时要从严抓好分管地方和部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工作。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标杆。从轻车简从深入基层调研,到精简会议文件,再到改进文风会风,一系列具体而微的改变,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田,也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的作风之变。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响应,坚持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自身做起、小事改起,形成了以上率下、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以小切口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大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然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代名词,是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
二、“持之以恒”稳局于治:制度体系的扎密扎牢
以小切口破题,以制度体系稳局。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我们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法者,治之端也。”十三年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推动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让八项规定的铁规矩、硬杠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时代发展趋势与治国理政需要,将制度建设与作风整治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抓手,日益扎牢制度体系的笼子。这一壮举,于党而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有力之举;于国家而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路径;于人民群众而言,是切实解决“急难愁盼”,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的有效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良好的干部作风是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有效的制度体系可以有效加固这座“连心桥”,使其历久弥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到《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制度的笼子全方位扎紧。与此相协调的是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将优良作风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习惯,外化为工作效能的切实履行,实现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的全面净化。党强调“经常抓、长期抓”,不仅通过监督捕捉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更注重培育红色教育、先进典型等文化软环境,使优良作风从制度层面的强制性约束升华为能共情、可感知的情感认同,实现“内在自觉”与“外在规范”的有机统一。作风建设动态深化的常态化运行,形成对权力的持续性约束,通过构建“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和“不想腐”的思想堤坝,为党的长期执政注入制度活力与文化基因。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持之以恒加强制度建设、整治作风,是稳局于治的关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磅礴力量。
三、“自我革命”立局于志:治理能力的完善跃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新的风险挑战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坚持自我革命,是党直面问题、解决矛盾,破除发展桎梏的必然选择,唯有主动刀刃向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彻底的革命性,这种革命性不仅指向对外部旧制度的颠覆,更强调对自身问题的批判性超越。自我革命为党的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内在动力和前提保障。治理能力又为自我革命提供目标指向和效能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党的自我革命作出重要论述,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八项规定是起点,自我革命是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日益增强,初心使命牢记心间,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全党上下的思想得到了洗礼,作风得到了锤炼,宗旨意识更加牢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完善跃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从“关键少数”到“广大党员、干部”,“自我革命”深刻体现出我们党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标要求,是百年大党独有的清醒和坚定。于党的建设而言,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有助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于国家而言,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引擎。通过自我革命,不断优化制度体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治理体系更加科学高效;于人民立场而言,自我革命能促使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真正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以真抓实干取信于民,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范式转换,是一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壮丽史诗。“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宣告。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慎终如始,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驰而不息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作者:石元鹏,西华大学团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师可,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冯冬
编审:翟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