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向学校和学院发来感谢信

作者:学生通讯员:吴立波发布时间:2025-06-16浏览次数:10

近日,“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向西华大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来感谢信,对我校师生在平台发起的“21天共读计划”活动中展现出的热爱阅读、积极思考的精神风貌表示充分肯定,高度赞扬学校和学院组织工作的成效。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时,“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面向四川省高校师生启动了“21天共读计划”。此次活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共收到200余篇来稿,经过严格校审,最终50篇作品入选。我校共计投稿9篇作品,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刘星、朱冬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邓攀、吴立波四位同学的读书感悟作品成功入选,并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进行发布。


近年来,西华大学与“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建立了紧密、高效的合作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动员组织师生持续在该权威平台发表高质量的理论阐释文章、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展现教学科研成就、先进事迹的报道。这些成果不仅有效传播了西华声音,弘扬了时代主旋律,更取得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反响。

在本次“21天共读计划”中,我院学子踊跃投稿,其中四篇读书感悟作品成功入选“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展现了马院学子的阅读深度与思考锐度。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刘星同学撰写的《燃星火破万重迷雾,砺肝胆铸百年锋芒——从《毛泽东选集》中汲取信心力量》(指导老师:何为)主要结合时代背景与青年使命,阐述了如何从伟人思想中汲取穿越迷雾的信心力量和砥砺奋进的胆识魄力,用以应对当代挑战,勇担时代重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朱冬梅同学撰写的《高山巍巍,花环永驻》对《高山下的花环》一书中革命英雄的崇高精神与家国情进行了着重阐发,进而呼吁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血脉。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邓攀同学撰写的《在历史的褶皱里找寻新时代的青年担当——读<四世同堂>之感悟》,透过老舍先生《四世同堂》描绘的抗战时期北平市民生活画卷,深入历史的“褶皱”,深刻剖析了国难当头时不同人物的选择与命运,并从中提炼出关于民族气节、个人责任与时代使命的思考,并以此观照当下,探讨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历史自觉与担当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吴立波同学撰写的《好事还是坏事——关于<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中的哲学审思》,聚焦科技前沿著作《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对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探讨了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潜在风险、伦理困境与社会挑战,强调面对科技洪流,必须保持理性思考与价值判断,引导技术向善,服务于人类福祉。


责编:冯冬

编审:翟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