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中国两弹城参加大思政课实践考察研修

作者:李兴慧发布时间:2025-09-01浏览次数:25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和《中共西华大学委员会关于推进落实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实施方案》,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力。20258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前往中国两弹城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大思政课实践考察研修。此次实践研修采取“实地考察+专家讲座+大思政课建设研讨+结对共建交流”的模式实践研修中,老师们不仅参观了中国两弹城博物馆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还聆听了“两弹一星”精神专题讲座。为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大思政建设实效,学院还与中国两弹城基地举行了结对共建交流会、开展了大思政课建设研讨。

828日上午,老师们抵达中国两弹城,中国两弹城是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邓稼先、王淦昌等“两弹一星”元勋和2万余名科研工作者在这里隐姓埋名,铸就国之重器。这片承载着祖国荣光的热土,曾孕育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两弹城解说员的带领下,教师们先后参观了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研制过程的博物馆、邓稼先遗址、防空洞等展馆展厅。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和多媒体互动,老师们对国家的核事业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被大批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感人事迹深深折服。

为进一步加强老师们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深化,在实践考察的基础上,学院邀请了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成员、四川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校李建强作“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专题报告。李建强老师围绕“两弹一星”精神提出的时代背景、精神内核,以及如何结合使命担当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作了精彩讲授。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和基地结对共建,29日上午学院还与中国两弹城基地举行了结对共建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永泰、副院长尹德志、党政办主任冯冬、绵阳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昆、四川省梓潼两弹城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企划营销部部长焦智文等参加了座谈交流会。双方围绕结对共建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如何结合基地特色开发教学资源、聘请基地人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邀请基地人员和先锋模范参与集体备课、邀请基地开展主题展览或演出进校园以及基地需要学校提供的支持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考察研修期间,学院还结合本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和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进行了深度研讨。

此次社会实践研习活动不仅让老师切身感受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强化了老师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时代使命担当,必将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新进博士教师周雨童表示,此次中国两弹城之行,深深震撼了我的内心,也让我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加真切的体悟。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要把“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内涵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深刻融入进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范霞表示,本次在中国两弹城的参观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具象的认知。青年教师粱玲云表示,邓稼先、郭永怀和王淦昌等无数位老一辈科研者在极其简陋的科研条件下,以 “九次反复计算” 锚定真理坐标,凭 “上海百日攻坚战” 攻克氢弹原理难关,用毕生心血诠释并践行了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的精神真谛。他们的事迹是矗立在共和国史上的精神丰碑,其蕴含的红色力量,更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深耕传承、生动传递的宝贵养分。



责编:冯冬

编审:尹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