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生通讯员:孙国萍发布时间:2021-07-19浏览次数:162
“红岩荒谷耳,抗日显光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红岩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勉励广大党员干部“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021年7月11日上午10点,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红色革命精神宣讲团”到达重庆渣滓洞看守所进行参观学习,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在国统区恶劣艰险的政治环境下仍不懈开展斗争的浩然正气。
(渣滓洞看守所前合影)
渣滓洞看守所离白公馆只有2.5公里,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军统特务看上了此地三面是山,一面是沟的特殊地形,逼死矿主后将此地改为看守所,关押白公馆迁移来的“政治犯”。其中,以红岩小说中“江姐”江雪琴的原型江竹筠,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就一直被秘密关押在这里。红色革命精神宣讲团在实地参观渣滓洞看守所,观看关押江姐的狭隘牢房以及展示的部分刑具,脑海中便不由得浮现出江姐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始终咬紧着牙关的不屈不挠身影。人们敬仰江竹筠不仅仅是因为她扛过了竹筷子穿指甲盖的十指连心之痛,更是因为她一刻也不曾变过的革命信仰!
(渣滓洞看守所外景)
红色革命精神宣讲团成员孙国萍通过讲解大家耳熟能详的《红岩》中的“江姐”一角,为大家讲述了渣滓洞革命烈士的狱中激烈的斗争情况,重点讲述了江姐江竹筠、疯老头韩子栋的狱中故事,挖掘渣滓洞革命烈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旧址中展出的一幅幅艺术作品——再现当年“春节联欢会”的历史图片进行讲解,引导大家思考贺年卡中的诗句,与大家一同感受英烈们在狱中保持的斗争精神。在参观渣滓洞看守所时,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革命烈士的艰苦斗争,还有国统区地下党工作的缩影,英烈们在身陷囹圄之时仍有如此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令人崇拜敬仰。
此次参观渣滓洞看守所,宣讲团成员通过亲身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面对种种酷刑仍然不屈时拥有的坚定的理想与信念,认识到当代青年应永葆家国情怀,把青春理想融入到伟大的国家事业中。
责编: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