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纲要工作室骨干张明晖为全体教师开展专题培训

作者:吴会蓉发布时间:2021-07-16浏览次数:145

    2021年7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师工作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骨干张明晖老师在西华大学第八教学楼323教室为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全体专兼职教师开展了题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纲要课堂的思路》的集体备课会专题培训。

    张明晖老师首先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地位与主要内容,接着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负责人吴会蓉前期带领各位教师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与集体备课的分工情况进行了介绍。此后,张老师根据不同章节,详细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具体思路。

    如在导言与上编综述部分,在介绍课程学习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时,可导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如向学生讲授“什么是科学的历史观”时,可运用“七一”讲话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加以阐释。在介绍具体学习目标时,可运用“七一”讲话中“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这一阐述,从而使学生深刻领悟新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时,结合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分别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在讲授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时,可融入“七一”讲话中“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里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一阐述。在分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时,可融入“七一”讲话中关于一个主题的相关阐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又如,在第四章讲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及红船精神之后,可融入“七一”讲话精神中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论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在讲第六章第四节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及其相关内涵后,融入七一讲话中的第二个必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阐述。在讲完整风运动的意义后,融入讲话中的第九个必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相关阐述。这次“七一”讲话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结合第四至第七章与下编综述的相关内容,融入“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与第一个“庄严宣告”的相关阐述。在讲下编综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第八章“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时,融入讲话中的第二个伟大历史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与第二个“庄严宣告”的相关阐述。在讲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奋斗以及“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时,融入讲话中的第三个伟大成就——“创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与第三个“庄严宣告”的相关阐述。在讲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融入讲话中有关第四个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与第四个“庄严宣告”的相关阐述。

    最后,张老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庄严宣告”的重要论述,从党的百年历程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中衍生出了几个历史格局的基本结构,即——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总之,张老师的讲授为工作室老师们的备课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也为下学期教学工作的开展、教改课题的申报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责编: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