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负责人吴会蓉参加“记录百年党史 感恩伟大时代”主题论坛暨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作者:贾强发布时间:2021-07-16浏览次数:191

    2021年6月21-22日,川渝两地“方志人”齐聚“甜城”内江。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内江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记录百年党史 感恩伟大时代”主题论坛暨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内江大千国际酒店隆重开幕。此次论坛得到了各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来自四川省方志办、重庆市方志办、内江市委市政府、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四川省社科院以及川渝地方志工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代表近150人出席了论坛开幕式。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赵心愚、四川省方志办专家汪毅、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负责人吴会蓉、四川师范大学博士朱晓舟作为特邀嘉宾受邀出席了此次论坛及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苟小莉、张志远和夏小平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苟小莉指出,长期以来,地方志部门承担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崇高使命,记录百年党史,讲好党史故事,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希望川渝两地能够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夏小平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必将进一步深化川渝地方志工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整合川渝地方志资源,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深化地方志理论研究,推动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巴蜀方志文化的发展繁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张志远强调,全面学习宣传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次论坛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重温党史,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在新的历史起点掀起了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热潮。张志远表示,我校已与各地方志部门开展多方面实际合作,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的讲话精神,与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携手成立“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致辞结束后,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内江师范学院联合签署了《共同成立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协议书》,陈建春、夏小平、苟小莉、张志远携手为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的成立是落实《深化川渝地方志工作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的务实之举,也是川渝方志事业发展史上的开创之举。“中心”是以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为特色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创新平台,以“汇以致用、传承创新”为原则,将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定位与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紧密结合,在地方志理论研究、巴蜀旧志整理、巴蜀地情文献编纂、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青少年地情教育等方面形成合力,助力地方志事业真正在川渝地区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用起来”“立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

    此次论坛为期2天,组委会共收到稿件200余篇,并将精选稿件100篇编印成册。论坛期间,6名优秀论文作者将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重庆、四川各地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期间,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黄文记教授还特别邀请赵心愚、汪毅、吴会蓉三位地方志专家就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与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研讨。吴会蓉老师从中心制度建设、课题指南的拟定与发布、课题研究的开展及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就中心未来的发展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愿意作为中心长期的兼职研究员,为巴蜀方志文化的挖掘与研究贡献绵薄之力。理论研讨会议结束后,吴老师同其他与会专家一起参观考察了新中国天然所的摇篮——隆昌气矿炭黑厂这一工业文化遗址。



责编: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