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
思政课程理论课建设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学建议
发布时间:2018-03-07 点击数:283


附件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本课程教学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处理好与其它思政课在讲解角度和重点内容选择上的关系,要侧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全面深刻阐释其中蕴含和贯穿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重大理论实践意义;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教学建议如下:


绪论部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部分重点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在“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部分重点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性、人民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重点揭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内涵和历史意义。

3.在“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重点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引导大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增强“四个自信”。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在“世界的物质性”相关原理中重点阐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阐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阐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的现实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相关原理中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各种矛盾关系及其变化。重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等所蕴含的客观世界“变”与“不变”的辩证法;阐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阐明社会矛盾转化与社会进步发展的联系;阐明“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内涵及其各方面要素的内在联系;阐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影响。

3.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中重点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重点阐明“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人类文明多样性和现代化发展道路成功典范的哲学依据,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4.在“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中重点阐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实现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重点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深刻分析存在的不足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与“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之间的内在逻辑。

5.在“质量互变规律”部分重点阐释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深刻社会变化。从社会制度变迁角度,重点阐明从旧中国到中国人民“站起来”是社会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质变”;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阶段性质变”,是“量变”内部发生的深刻变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的深刻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结果;深入分析“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所蕴含的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在“认识与实践”相关原理中重点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阐释“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新的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创新。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南;讲清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基础。

2.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重点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

3.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重点阐释中国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阶段的相关论述。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的内涵,深刻把握这个最大的实际是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发展方略和战略举措的根本依据。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部分重点阐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及意义,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地理环境基础。重点讲解“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的客观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意义和哲学依据,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部分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联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内容及其哲学依据,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3.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部分重点阐释加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建设对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重大意义。阐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哲学依据;阐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内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阐明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的核心、党的领袖,是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是伟大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是在艰苦奋斗中磨砺出来的。

4.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中重点阐释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内容,分析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等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

5.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部分重点阐释党的宗旨的理论依据,阐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及其哲学依据。深入分析“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等论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在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中重点阐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等内容,分析说明遵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2.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部分重点阐释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主题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之间的本质差异,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生命力。讲清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重大政治论断。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在第一节关于“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内容中重点阐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过程。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等内容,分析说明“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主题,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2.在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部分重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推动国际开放、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思想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采用大量事实阐明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发展、政治发展、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困境及其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陷入深刻危机的实质及其后果。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在“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重点从整体上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价值目标、发展战略和路径举措。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2.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部分重点阐释“三个意味着”,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性及其世界意义。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深刻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3.在“社会主义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不断前进”部分重点阐释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内容。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具体国情,呈现社会基本矛盾转变的历史阶段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内在逻辑。

4.在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部分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在探索现实社会主义运动规律中的重大意义。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部分重点阐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深入分析“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的意义和要求。

2.在“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部分重点融入“美好生活”主题的讲解。重点讲解“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与“美好生活”作为阶段任务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此来呈现共产主义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统一。

















附件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教学建议


一、第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2)新时代的意义;

3)新时代的内涵。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形成条件;

2)主要内容;

3)基本方略;

4)理论定位。

二、第二章

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第一个前提: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

三、第三章第四章

1.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第二个前提: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奠定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和制度基础的?

2.实现伟大梦想,为什么同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进行伟大斗争?

四、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及其表现

五、第六章

1.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新两步走战略及其依据

六、第七章

1.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第三个前提:勇于改革

2.如何理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七、第八章

1.经济部分

1)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的的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为什么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智慧社会。

4)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

5)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什么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6)如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走向是什么?

2.政治部分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为什么说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文化部分

1)如何理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为什么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来源?

4.社会部分

1)为什么要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如何实施?

2)如何理解健康中国战略?

5.生态文明建设部分

1)如何理解习近平的“两山”思想?

2)为什么说生态环境的需求属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八、第九章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实现祖国统一的内在关系;

2.如何理解“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九、第十章

1. 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如何认识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与路径?

3.如何理解习近平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4.如何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十、第十一章

1.如何理解人民位置的基本方略?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的主题地位?

2.为什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十一、第十二章

1.如何理解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认识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3.为什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4.为什么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如何健全?





































附件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建议


  1. 第一章

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节中融入“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十九报告指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民族复兴”这一伟大梦想由此产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提出的因素之一。

  1. 第二章、第三章

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融入“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来看,这两章的内容是“民族复兴”的第一条路径:向西方学习的阶段。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重点讲述这条路径为什么走不通,为之后的“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打下伏笔,奠定理论依据。

  1. 第四章

1.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一节中,增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容并重点讲述。根据十九大精神,(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何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做了明确的界定和阐释),在教学中需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纲领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以此讲清楚党的初心,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与此同时,也要说明实现党的初心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需要党通过制定和实行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纲领、路线等,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以后各章可在讲述相关问题时回应“初心和使命”的命题。

2.在讲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在十月革命道路的讲授中融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内容,讲清楚“应运而生”四个字内涵,从此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中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3.在“中国革命新局面”一节中融入“三个深刻认识到”中的第一个“深刻认识到”,即“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和农民运动,国共合作等,都是在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而奋斗。

(备注:“三个深刻认识到”即:“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三个深刻认识到涉及到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各个时期各有侧重,请大家充分注意,本建议不再强调。)

  1. 第五章

讲述大革命失败后,党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之初面对的严酷环境及党面对严峻考验的坚定态度以及在“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两节中融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理想信念)、强调“艰苦卓绝”的历史过程。

  1. 第六章

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本章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对日战争,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切实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历史。本章内容融强调“艰苦卓绝”的奋斗,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的内容,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

  1. 第七章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同纲领》等内容即:“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进行了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同时,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完成关键一步——民族获得独立、人民获得解放的巨大历史成就,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1. 第八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的内容强调第二个“深刻认识到”,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途和制度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的制度基础”。

  1. 第九章

在第一节“良好的开局”中重点讲述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定及其正确性,以便与19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定有个呼应。讲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的关系。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讲授中融入“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的内容,不回避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带来的曲折,也讲清楚这一时期探索的成果和建设的成就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影响。

  1. 第十章

1.《纲要》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只讲历史线索、历史过程、历史成就和重大历史事件,理论的主要内容则由《概论》课程主讲。

2.讲授“三步走”战略时,将其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联系起来讲,增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容,增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3.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授新时代的涵义及其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过程。

4.在“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一节,讲清楚“四个伟大”及其关系,讲清楚“三个意味着”。























附件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建议

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教学。强调其对加强文化自信的作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2.第四节学习意义和方法

课程任务部分,在指导思想中加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教学。

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

1.历史使命与实现理想

结合报告最后:对青年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报告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具体化为“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也说明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报告第一部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变与不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基本国情。组织开展教学。

2.共同理想部分

结合报告第四部分:“两个十五年”的阶段性目标。组织开展教学。

三、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中国精神凝聚、传承的关键要素

结合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组织开展教学。

2.做忠诚的爱国者

推进祖国统一

结合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第十一部分: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组织开展教学,强调“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结合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报告第八部分:(七)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组织开展教学。

3.改革创新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结合报告第五部分:(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组织开展教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四、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目标与人生价值实现

结合报告最后对青年的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组织开展教学。

2.人生价值实现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结合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报告第五、六、七、八部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任务。组织开展教学。强调为人生价值实现提供广阔空间和舞台。

3.人与自然和谐

结合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报告第九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教学。

五、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1.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结合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教学。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结合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组织开展教学。

六、法律部分

结合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报告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报告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组织开展教学。

具体落实在:

第六章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七章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八章第二节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附件5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建议


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教学,主要教学要点如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2017101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历史丰碑。

一、大会主要成果

大会通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大会通过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总结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充分肯定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把纪律挺在前面,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形成和巩固发展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取得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这些年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04名委员、17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实现了新老交替。还选举出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3名。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二、十九大报告主要精神和亮点

1.高度评价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2.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

3.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

4.四个“伟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5.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报告用“八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阐述: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6.确定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

7.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8.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全面部署

三、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

1.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的指导思想

2.充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的内容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党章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相应修改

5.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8.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

9.党是领导一切的”

10.实现巡视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





附件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学建议


一、导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回答的一系列问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展开讲解。

2、将十九大的文化自信内容增加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形成“四个自信”进行讲解。

二、第一章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1.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容,包括:(1)为什么能进入新时代?(2)新时代的意义;(3)新时代的内涵等。

2.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包括:(1)形成条件;(2)主要内容;(3)基本方略等。

3.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两个没有变”“三个意味着”,讲清楚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以及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

4.讲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5.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6.结合当代中国历史方位讲清,“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新判断的依据、意义。

7.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讲清,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及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8. 结合全面建成小康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讲清,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 结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讲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回答:为什么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什么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什么要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什么要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为什么要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2. 结合第八章经济建设的后半部分,新常态、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讲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回答:

1)为什么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看待共享经济的发展;如何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什么要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2)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智慧社会。

3)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要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如何理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如何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4)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为什么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为什么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方针定位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5)如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走向是什么。

四、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新表述,重点讲清楚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2.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3.如何评价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模式。

五、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 讲清对文化的新认识,将中国文化的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看成是中华民汉族复兴的重要内容,认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结合十九大的表述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六、第五章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 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讲清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为什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讲解为什么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系怎样。

3.讲解如何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七、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讲解如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讲解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3.讲清习近平的“两山”思想。

4.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讲清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内容。

八、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1.讲解“四个伟大”: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之间的关系。

2.讲清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3.讲清为什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4.讲清为什么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如何健全?

九、第八章当代中国与世界

1.讲解中国为什么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讲清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3.讲清如何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4/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