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点一线”课堂教学方案

作者:发布时间:2018-03-08浏览次数:480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受到我校思政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探索创新,总结提升,形成“五点一线”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西华大学党政的关心下、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以及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同参与下,经过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取得了一系列的实践经验和重要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本教学的总体思路

本教学和理论教学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二者在时空上是统一的,内容上是相融的,效果上是相辅相成的。“五点一线”课堂教学模式力图实现与大学生有效思想流的碰撞、互换、反馈与践履,最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新模式以适应现代教育环境的复杂多样、教育客体的复杂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不确定性,摒弃固有的简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综合考量,多维协同。

二、本教学的实施办法

1.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点一线”课堂教学新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点一线”课堂教学是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课程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和演练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点一线”教学新模式,紧扣教学主旨,以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为主线,课堂教学中将学习重点、知识难点、理论热点、社会焦点和学生特点多向维度协同,特别是在教学课堂解读热点、焦点问题,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解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困境。

2. 集思广益,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在西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了在教育现代化语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环节,划拨32学时、2学分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实施“五点一线”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进4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模式。

第一,依据“五点一线”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设计,针对现代媒介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为凸显的话语主导权的分解、语言与图片的博弈中价值选择探讨难以深入、信息传播快捷化带来的人的异化及海量信息冲击下的思想困惑与迷茫加重等现象,在以社会需求为价值主导的同时注入人性关怀式教育。

第二,“五点一线”课堂教学模式统筹了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教学因素,将理论深度、教改力度、内容广度、学生接受程度统一起来,着眼于教师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学情”的把握。

第三,在课堂中的将讨论、讲座、案例分析、情景观摩等教学活动融入理论教学中,以思想政治理论为指导,借助于紧跟时代时势的声像资料、带有理论深度的热点案例解析、真实可信的情景模拟、观点鲜明的辩论赛、富有哲理的专题讨论等形式,创设主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

第四,把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紧扣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讨论和思考。实践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主题班会”讨论课、班级辩论赛、“半月”谈、“换说新闻”、“热点辩论”“时事沙龙”等多种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以“中国道路、人生梦想”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激发当代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和坚强信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创新思维,通过探索“课堂教学-经典阅读-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改变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采取多维综合测评确定总评成绩的方法。

为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积极性,根据“五点一线”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形式,采取根据参与程度现场评分,基准成绩加减平时表现分,最终评定总评成绩的方式,实现打分制度透明化,评分标准细致化,分数评定综评化“三化原则”。

  


责编: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