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社会实践活动第五站--荥经县宝峰彝族乡基层少数民族治理情况调研
发布时间:2018-07-14 点击数:446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习近平

2018713日上午9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第五站—雅安市荥经县宝峰彝族乡,就基层少数民族治理、优秀彝风彝俗传承、生态环境保护、茶叶片区环线建设、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等与杨建书记、邱天翔乡长及兰烨主任等进行了座谈。  

 

     

邱乡长讲到,该乡镇距荥经县城14公里,幅员面积12.46平方公里,属于少数民族过渡地带,是重要的民族走廊,具有浓厚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少数民族乡镇在全县乡镇中占有较大比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彝族为主的大量少数民族同胞为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不断从凉山、甘孜、云南等地无序自发搬迁至此居住。自200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宝峰彝族乡人民政府后,才将长期居住在全乡境内的彝族同胞纳入正规户籍管理,使得当地少数民族同胞有了户籍、民生、教育、住宿等方面的保障,实现了少数民族同胞从无序迁居到有序管理,再到和谐融入的转变。

邱乡长还介绍到,宝峰彝族乡人口数量为3300人,其中彝族人口占1/3,其主要居住方式为散居,形成了“一个生产队,三个村”的特色组织形式。从2015年至今,经过精准识别,该乡贫困户有87户,贫困人口250人,在2017年年底已有18户实现脱贫目标。并且乡政府在2020年有信心完成中央提出的扶贫攻坚任务。

在处理少数民族内部纠纷问题上,邱乡长提到,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彝族乡政府制定了诸如:组建“德古”调解团、聘请法律顾问团等具有地域特殊性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同胞内部纠纷实现了有效的调节。  

与此同时,乡政府紧抓灾后重建和少数民族待遇县等政策机遇,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反复调研,最终确定将茶产业作为全乡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进行发展。通过引进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创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采摘收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加工销售”的方式,尽可能避免茶农茶叶遭受市场价格的冲击,确保茶叶价格稳定,实现茶企、茶农互惠共赢。

会议最后,李旭老师就学院乡风文明研究中心、民主与治理研究中心进行了介绍,并就可以合作的方向与其进行了初步磋商。杨书记也表示,一定找机会到西华大爷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心老师进行座谈,就合作项目进行更详细的对接。

  

当天下午,志愿者们跟随邱乡长及相关人员来到田坝村茶叶生产基地,实地了解彝族乡当地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生产流程。据车间杨师傅介绍,新鲜茶叶的加工程序主要包括杀青、一次脱水、揉捻、烘干、做型、提香、包装等环节。目前,该生产基地新茶叶加工产量为1.2万斤/天,成品茶叶产量为2000/天,年成品茶叶产量达70余万斤。  

 

 

通过此次走访调研,志愿者们了解到,宝峰彝族乡以民族文化为底蕴,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彝族同胞民风民俗的提前下,通过落实领导班子第一责任制、转变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制定了比较完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解决了彝族乡长期以来“户在人不在”、“薄养厚葬”、“法律维权意识淡薄”等一系列根深蒂固的问题。同时,志愿者们还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工作虽充满艰辛,但却是后续开展其他工作的重要基础,要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重视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深化、改进措施,才能够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节奏踩得更准,步伐迈得更为坚实。


    在与邱天翔乡长的座谈中,志愿者们还了解到,宝峰彝族乡政府在以下各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

1.打好脱贫攻坚战

2.打好项目攻坚战

3.打好基础设施攻坚战

4.狠抓绿色生态引领,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二、以打造“生态宝峰,茶海彝乡”为主题制定的宝峰彝族乡中长期发展目标:

1.打造片区三大茶叶产业环线

2.打造农、旅结合的绿色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3.开发温泉项目

4.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邓通铸币”特色旅游项目


三、实施的六个“精准”措施:

1.扶贫对象精准

2.项目安排精准

3.资金使用精准

4.措施到户精准

5.因村派人精准

6.脱贫成效精准


四、“一超六有”保障措施:

一超

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有吃穿不愁


六有

1.有义务教育保障

2.基本医疗保障

3.有住房保障

4.有安全饮用水

5.有生活用电

6.有广播电视


五、“一低五有”保障措施:

一低

贫困发生率低于3%


五有

1.有集体经济收入,大于3//每月

2.村有硬化路

3.有卫生室

4.有文化室

5.有互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