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行集体备课会 研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堂教学的对策

作者:发布时间:2022-11-11浏览次数:688

    为了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时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于20221191430-1630150155024开展了一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集体备课会。此次集体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吴会蓉主持,分两阶段进行,议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分管领导冯永泰教授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党支部)的教师同志作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解读;二是由吴会蓉主任组织教师们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纲要”课堂教学进行研讨。

会议第一阶段在5015举行。冯永泰教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了题为《“两个结合”的时代意蕴和新使命》的专题讲座。冯教授首先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地位进行了讲解。接着,他重点就“两个结合”的形成背景及其内涵、时代意蕴与新使命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讲授,并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角度,对纲要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精学党的二十大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素养;要对标所教课程,思考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之中;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以达到反哺教学的目的。

会议第二阶段在纲要教研室(5024)举行。首先,吴会蓉主任指出,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全国各界都在举行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各种会议,作为纲要课教师,应当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思考如何将这一最新精神融入到纲要课的课堂教学,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随后,参会的老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如青年教师张明晖谈到,可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其融入到导论部分,将其与西方现代化走侵略殖民扩张道路的特点进行对比,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何宁老师指出,可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部分的内容与第六章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相结合,向学生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王熠老师提出,可将二十大报告对青年的动员等内容融入到导言部分“具体教学目的”之中。在老师们发言之后,纲要教研室主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吴会蓉博士就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的教学,要坚持历史性融入、整体性融入、贯通性融入和有机性融入等原则,结合纲要课具有历史性这一特点,在历史进程与历史语境中展示思想理论的魅力,让学生明白党的二十大为何会有这些创新,这些创新是如何来的,在近现代历史发展历程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怎么一步一步走来的;亦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地位等内容整体性融入到教材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而更加充分地反映新时代实践中的伟大变革、理论上的创新成果以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新时代在五史上的重要地位;还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通性融入到整个纲要课程教学全过程;或者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机融入到课程导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一节、第六章以及第八至第十章的相关部分。

最后,吴老师向老师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抓住时机,开展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的专题研究,积极撰写教改教研论文,并将教研成果用于教学,以达到教研相长、进一步增强学生获得感的效果。


责编: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