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布时间:2023-02-19浏览次数:237
2023年2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思想通史》编委会、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思想通史》编委会办公室和天津滨海新区中华思想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滨海新区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华大学以及天津社科院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继承与创新:党的二十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这一主题展开充分深入研讨,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呈现的学术观点,既加深了与会者的思想交流,也为滨海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持。会议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周溯源研究员主持。我院薛新国教授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在分论坛作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的发言,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扩大了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论坛开幕仪式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原院长、《中华思想通史》编委会主任王伟光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阐释。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和实践路径。他强调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本质特征、系统要求、现实意义和世界价值,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王伟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绝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翻版,也不是原苏联现代化模式的复版,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规律、共产党执政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特殊规律的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中国特色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使其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中国史学会原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张海鹏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全力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社会主义运动史的高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完善和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原所长张顺洪从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提出了若干思考,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大国在国际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世界出现的各种严重问题和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决定了人类社会必须谋求建立和发展新的社会形态,而这种新的社会形态就是追求更加公平公正、更加文明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
责编:
编审: